文艺上海年丨绒绣、剪纸、碑刻传拓正在藏书楼
2022-12-20
春节是中国最为主要的保守节日,除了走亲访友、参取各地风俗勾当,还能够正在非遗体验中渡过一个文化中国年。上海藏书楼取万代南梦宫(中国)结合从办的“承古启新,乐创将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勾当正正在上海藏书楼东馆开展,此中“非遗共创艺术展”取“非遗大师体验课”两大板块将持续至2月9日,正在春节期间为市平易近带来丰硕的非遗乐趣体验。上海绒绣,又称“绒线绣”或“毛绒绣花”,是一种采用彩色羊毛绒线正在特质的网眼麻布面料上绣出各类画面和图案的刺绣工艺,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条理清晰、色彩丰硕、抽象逼实的特点。
19世纪末,绒绣从西欧传入上海,正在上海设立晚期的绒绣出产,于20世纪正在上海起头成长取立异之。2011年,上海绒绣经国度文化部核准,确认为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度保守工艺复兴目次。上海剪纸呈现于20世纪初,其时多用做门笺、鞋花和绣花腔。上海剪纸正在制型和手法表示上,接收了北方剪纸粗犷俭朴、线条奔放的特点,又糅合了南方剪纸纤细秀丽、线条流利的特色,构成了构图丰满、线条精练、形态活泼的海派剪纸艺术气概。海派剪纸大师王子淦,是海派剪纸气概的创始人,他的做品兼容南柔北刚之风,题材普遍,花鸟虫草,飞禽飞禽,都正在他的手指开合之间成为绘声绘色的漂亮图案。
做为传播千年的保守工艺,碑刻传拓传承的不只仅是文字史料,做为书法艺术的载体之一,而做为碑刻的衍生—传拓手艺,则发源于魏晋,传承至今。上海藏书楼传承的碑刻传拓及拓片拆裱身手,包含刻碑、传拓和拓片拆裱,遭到上海特有的海派地区文化影响颇深,构成了奇特的江南气概,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2015年6月,上海藏书楼身边的“碑刻传拓及拓片拆裱身手”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非遗共创艺术展”除了汇聚了上海绒绣、几位传承人还别离将精深的身手取春节元素及万代南梦宫集团旗下多小我气IP——吃豆人、太鼓之达人、拓麻歌子和水豚君相连系,创制了多幅创意做品,以人气IP帮力优良保守文化的年轻化。展览现场出格设立的分时段共创体验区,让每一位参加的不雅众都无机会亲手完成一幅非遗体验做品,并将做品间接正在现场展出,充实阐扬创意,正在互动中找到取保守文化对话的新体例。